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教研活动

数智赋能文化传承,AI激发设计未来——我院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研修营

发布者:钟昭云  时间:2025-10-22 08:58:44  浏览: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战略,推动文化艺术与数字科技的深度融合,2025年10月13日,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文化艺术学院庄海萌、钟昭云两位老师赴北京,参加了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的“第十期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暨AI赋能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工匠精神传承研修营”。

本次研修活动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包括专题讲座、文化遗址实地考察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操作演练,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体系。研修内容主要聚焦于北京中轴线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工作,旨在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探索和推动其创新传承的有效途径。通过专题讲座,学员们能够系统地了解北京中轴线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通过实地考察,学员们可以亲身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增强保护意识;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实操训练,学员们则能够掌握先进的数字化保护技术,为文化遗产的长期保存和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在为期三天的充实学习过程中,两位教师全身心地深度参与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安排。这些活动不仅涵盖了中轴线历史脉络的深入探访,使他们得以详细了解这条古老轴线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底蕴;还包括了对前沿科技机构的实地参访,亲眼见证了现代科技在各个领域的最新应用和发展趋势。此外,他们还亲身体验了传统工匠技艺的沉浸式学习,亲手操作,感受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和精湛技艺。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两位教师深刻体会到科技与文化遗产的有机结合,为古老的文化遗产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使其在现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此次研修引发了对艺术设计专业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随着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元年”的开启,共识正在形成:AI技术将逐步承担起基础软件操作与重复性劳动的职责,而艺术设计的核心价值将进一步回归到创意、叙事与情感表达,即为人与作品提供更深层次的“情绪价值”。这一趋势迫切要求艺术设计教育必须打破与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学科壁垒,构建跨学科融合的知识体系,以数智技术扎实推动文化创新性发展。

本次研修也让两位教师收获了前沿的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更为学院后续开展相关教学与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参考。他们将把在北京研修期间学到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带回学院,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趣和热情,培养更多具备数字素养和文化传承意识的新时代人才。同时,学院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专家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文化艺术与数字科技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推动我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贡献智慧和力量。

同时,研修活动在深层次上进一步强化了我们对文化传承使命的担当意识。通过将“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这一核心理念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当今数智化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不仅需要传授专业技能,更应注重运用现代文化创意理念,充分激活和挖掘深厚的文化资源。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在熟练掌握新兴技术的同时,将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养,努力培养他们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生力量,为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此次研修活动是我院在积极响应“新文科”建设理念的背景下,深入探索“文化+科技”跨界融合育人模式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实践。文化艺术学院将全面、系统地吸收和借鉴本次研修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将其有机地融入专业体系的升级优化以及课程内容的创新改革之中。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院致力于培养出一批能够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未来发展趋势,既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又拥有扎实数智素养的复合型创意人才。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院的教育教学水平,更为区域文化的繁荣兴盛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从而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出我们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