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导游(540102)。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职业面向如表1所示。
 
 表1  本专业职业面向
 
 
  
   
    |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 所属专业类 (代码) | 对应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 | 
   
    | 旅游大类 (54) | 旅游类 (5401) | 其他商务服务业(729) 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7291) | 导游员(4-04-02-01); 公共游览场(4-04-02-02);  展览讲解员(4-04-02-03); 其他旅游及公共游览场所 服务人员(4-04-02-99) | 
 全陪导游; 地陪导游; 海外领队; 讲解员;  研学旅行指导师; 定制旅游策划师 
 |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旅游行业的导 游人员职业群,能够从事旅行服务、导览服务、讲解服务、研学服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诚信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全球视野。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至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文明旅游、安全急救、海关规定等相关知识。
 3.掌握常见旅游职业礼仪、沟通技巧等知识。
 4.熟悉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旅游历史、旅游文化、旅游美学等知识。
 5.掌握园林、建筑、宗教、民俗、饮食等相关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 
 6.掌握导游专业所需要的导游服务、讲解、导游辞设计与创作以及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的基础知识。
 7.掌握创新创业基础实践知识和网络营销基础知识。
 (三)能力
 1.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掌握互联网资料查询、进行数据采集、信息处理的方法。 
 3.具有导游辞创作的能力和独立完成导览服务、讲解服务的能力。 
 4.具有灵活处理带团过程中旅游者在餐饮、住房、娱乐、购物等方面个别要求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心理受压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 
 6.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能应急处理旅游工作过程中各种突发事故和公共危机处理的能力。 
 7.具有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利和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8.具有旅游产品优化、设计的能力和网络营销的能力。
 9.具有较强的行业洞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10.具有语言类、舞蹈、器乐、声乐等某一表演形式的演绎能力
 七、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1.思想道德与法治
 (1)课程目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感悟新时代内涵,对自身作为新时代的角色形成清醒的认识,确立新目标、开启新征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就出彩人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尤其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领会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并积极践行;引导学生了解道德的功能、作用,形成一定的善恶判断能力并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全面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懂得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利,履行法定义务。
 (2)主要内容:进行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教学要求:本课程针对大学生入学后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所遇到的思想困惑、道德遐思、法律疑问而展开,以问题为导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观察、思考现实问题。采取教师授课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以学生为主,结合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进行。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课程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内涵要求;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学生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主要内容:学习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重点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教学要求:
 使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更完整准确的把握。
 3.军事理论教育
 (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国防、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初步的军事理论素养,能够运用所学军事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实军事领域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基本问题,从而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坚定为建设强大国防贡献力量的理想信念。
 (2)主要内容: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中国国防、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
 (3)教学要求:本课程针对大学生对我国国防历史和国防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熟悉国防法规和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明确我军的性质、任务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掌握国防建设和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增强依法建设国防的观念。
 4.体育与健康
 (1)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培养大学生养成终身锻炼意识;以专业、职业为教学导向,增强大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运动技能;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线,贯穿于体育教学及运动中,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养成正确审美观,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形成团结合作,勇于拼搏的思想品质。
 (2)主要内容:本课程根据大学生职业特性,从篮球、排球、羽毛球、健美操等多个体育项目中,选择与大学生专业相联系的运动项目进行教学,切实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增强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预防职业病。
 (3)教学要求:课程教学主要采取讲练式教学、模拟式教学、分组练习教学、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以网络资源与现场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优化教学重难点,易于学生学习掌握运动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5.心理健康教育
 (1)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全面发展。
 (2)主要内容:本课程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教学内容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大学生自我意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恋爱与性心理、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等主题模块。
 (3)教学要求: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灵活运用积极教学、体验试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除了通过课堂传授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外,还应结合心理学知识,配合不同教学主题,设计课堂或课外的心理互动和相关的心理测试,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体验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积极改变,获得成长。
 6.创新与创业教育
 (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详细了解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掌握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巧,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及融入社会工作的自信心,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与素质。
 (2)主要内容:本课程包括创业准备、把握创业机会、组建创业团队、创业资源整合、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制定商业计划书、创业风险识别与管控、新企业创办与管理等八个方面的内容。
 (3)教学要求:按照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为把握创业机会、组建创业团队、创业资源整合、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制定商业计划书、创业风险识别与管控,教学难点为商业计划书的撰写。教师可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任务驱动、演示、实操、体验、启发引导、头脑风暴、创业竞赛活动等教学方法促进教学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
 7.大学英语
 (1)课程目标:大学英语课程不仅应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本课程通过教师的精讲和学生的能动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鉴于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A、B两级,实行分级指导。A级是标准要求,B级是过渡要求。入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应达到A级要求,入学水平较低的学生至少应达到B级要求。
 (2)主要内容:本课程的内容的选择遵循《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日常交际内容和业务交际内容。
 (3)教学要求:本课程在教学中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在“学中做,做中学”,体现“所学即为所用”的高职教学理念。教学中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从而达到最佳教与学的效果。
 8.大学语文
 (1)课程目标:该课程以提高高职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职业人文素养为目标,力求在知识习得、审美体验和价值引导中,培养学生懂得爱、学会爱、奉献爱的职业情感,领悟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生活情趣,能阅读、能鉴赏、能交流、能写作的语文素养。
 (2)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分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和应用文基础知识三个方面,课程内容涵盖了中国文学史上各个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文学现象如古代的神话、先秦的诗经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对联等;现代文学中的经典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以及常用应用文体的写作等二十个主题。在体例上,以主题任务为学习单元,每个主题设计了知识导入、经典阅读和欣赏、延伸阅读、知识巩固四个板块,力求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
 (3)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强调研读经典增加学生的文学知识的储备、阅读文章加强学生的口语交流、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全面增强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获取汉语言听说读写的基础知识、人文知识及基础应用文的写作知识,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领会文学作品的化育功能、特点、现实意义,启发心智,陶冶性情。
 9.计算机文化基础
 (1)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导向,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目标中处于基础地位,旨在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学生职业生涯所需要的信息处理能力及计算机操作能力。
 (2)主要内容:课程精选实际工作中联系密切的案例,结合课程内容确定相应的任务,本课程包含五个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Excel电子表格的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使用与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基础。
 (3)教学要求:本课程搭建线上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式以实现分层教学目的,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安排教学内容,以理实一体化、讲授、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把知识点融入案例之中,由学生去完成相应的任务(主要在理实一体实验室完成,部分任务可安排在线上或课外完成),对学生完成的情况可采用小组评判或教师验收点评,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二)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1)旅游学概论
 ①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之前的必修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旅游及其相关概念,熟悉旅游活动的本质、内容、种类、表现形式以及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旅游活动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以及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对旅游的认识,并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不仅能丰富理论知识,还能在思维、创新等各方面能力上有所提高。
 ②主要内容:
 本课程包括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认识旅游活动、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业中的主要经营部门、国家调控与旅游组织、旅游市场、旅游的影响。
 ③教学要求:
 使用案例分析法将旅游业中的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之中,教师提出案例并提示分析思路,发动学生自主进行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使用情景模拟法在校内实训室中,模拟旅游业中的实际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过程,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导游沟通技巧
 ①课程目标:
 本课程着眼于现代旅游行业、旅游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能力要求,以交流沟通能力和社会融合能力的培养为课程目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到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坚持“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宗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学习人际沟通的相关理论和实务,使学生了解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并掌握实用的沟通技巧,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沟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
 ②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人际沟通基础、倾听艺术、语言沟通艺术、非语言沟通艺术、自我沟通艺术、团队沟通艺术、职场沟通艺术、跨文化沟通艺术、化解沟通难题艺术。
 ③教学要求:
 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安排教学内容。根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深入改革、大胆创新。精选实际生活及工作中联系密切的案例,结合课程内容确定相应的任务。采用多媒体及实际环境进行知识点引导及案例分析,把知识点融入案例之中,然后由学生去完成相应的任务,对学生完成的情况可采用小组评判或教师验收点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性。
 (3)旅游商品创意
 ①课程目标:
 通过本书的学习,帮助旅游类专业的学生扩大知识面、拓宽就业渠道,而且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课堂所学谋职或自主创业,对旅游从业人员也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掌握旅游商品、旅游商品市场、市场营销、旅游商品文化等基础概念和内涵;掌握美学鉴赏、文艺欣赏、历史文化等方面知识;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等相关知识;熟悉旅游消费者、旅游市场开发、旅游营销方式等旅游市场营销相关基础知识;熟悉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理念。
 ②主要内容:
 本课程包括旅游商品的基本知识;旅游商品文化元素的分析、提炼和运用;旅游商品市场营销的方法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策略。
 ③教学要求: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即确保1/2的理论教学与1/2的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演练,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注重引进新型教学技术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多元智能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即将目标专业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3-5人,每组设项目负责人1名,共同完成相关4个课程项目模块或任务;注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4)中国建筑文化
 ①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从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的基础知识出发,讲述现存主要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旅游资源,结合实际案例构筑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维创新习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激励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把自己培养成新世纪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②主要内容:
 本课程包括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沿革、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传承、中国传统建筑的景观类型、中国传统建筑的园林意境。
 ③教学要求:
 根据本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在学习情境四和五的教学环节中,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设备模拟展现建筑与园林景观,学生进行导游词的撰写与讲解,提高课程知识向专业技能与情感转化的效果。
 组织学生进行学生建筑与园林的实地调查研究,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学生完成调查报告和导游词编撰,切实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5)旅游规划与策划
 ①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成为“爱行业、懂专业、精创新、擅突破”的实用性人才。以创新思维技巧培养为基线,原理知识够用为辅;以岗位技能掌握为主,行业动态了解为辅。工学结合,项目驱动,任务引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策划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流程,熟悉旅游策划的主要方法与技巧。在“双创”背景下,为学生从事景区开发与管理相关工作,特别是主题公园、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等市场热点旅游活动的品牌形象、产品开发、活动组织和市场营销等环节的专业实践奠定基础。同时,通过课程学习与训练,提高学生的认知、专业、社会和方法等方面的能力。
 ②主要内容:
 本课程包括旅游策划的基本知识;旅游形象策划;旅游产品策划;旅游节事活动策划;旅游营销推广策划。
 ③教学要求:
 教学全程采用实践教学法,教师仅对重点环节进行干预,注重实践演练;教学过程引进新型教学技术方法,包括多元智能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等;同时注重团队合作,即将目标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相关策划任务。针对目标任务,可采用分组完成子任务、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的协作方式。学生分组数量和实训时间条件充分的情况下,亦可采取不同小组比稿竞赛的方式,各自完成所有项目任务。
 
 
 
 
 2.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 序号 | 专业核心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 | 
   
    | 1 | 导游基础知识 (全国部分) | 旅游与旅游业基础知识、中国历史文化、中国民族民俗文化、中国旅游景观、中国四大宗教文化、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风物特产文化、中国旅游诗词、港澳台地区和主要客源国概况等 | 
   
    | 2 | 导游基础知识 (云南部分) | 云南历史基本脉络、山地景观、水景观,熟悉云南主要及特有少数民族文化与风情的基本知识、重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饮食文化与风物特产,了解云南旅游资源、风景名胜及云南旅游业的发展。 | 
   
    | 3 | 导游实务 | 导游人员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导游服务程序、导游服务技能、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处理、常见问题和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旅游安全和保险知 识、旅游者权益保障知识、旅行知识等 | 
   
    | 4 | 旅游政策与法规 | 法律基础知识、合同法、旅行社管理法律制度、旅游饭店管理法律制度、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旅游安全及保险法律制度、旅游交通运输法律制度、出入境旅游管理法律制度、娱乐场所管理法律制度、文明旅游相关制度等 | 
   
    | 5 |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活动策划、研学旅行课程需求调研、研学旅行课程主题与目标的设计、研学旅行课程内容设计与组织、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策略、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中的安全管理与服务保障、研学旅行课程评价 | 
   
    | 6 | 旅游产品策划 与定制 | 定制旅游产品目标市场分析、定制旅游产品目标客户需求描述、定制旅游产品目标客户需求确定旅游目的地调研、定制旅游产品开发所需资源分析、定制旅游产品开发可行性分析、定制旅游产品资源采购、定制旅游产品行程规划、定制旅游产品定价、供应商档案建立、供应商服务绩效评价、供应商激励与退出 |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课堂教学环节
 表3  课程及教学时数
 
  
   
    
     | 课 程 类 型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考核方式 | 学分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各学期内学时分配 | 备注 | 
    
     | 第1学年 | 第2学年 | 第3学年 | 
 | 
    
     | 理 论 | 实 训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请按专业实际准确填写教学周数 | 
    
     | 14 | 16 | 17 | 18 | 12 | 16 | 
    
     | 周 | 周 | 周 | 周 | 周 | 周 | 
    
     | 公共基础课程 | 公共必修课程 | 01 | 思政课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0500A1001 | ● | 3  | 60 | 60 | 0 | 2 | 2 | 
 | 
 | 
 | 毕 业 顶 岗 实 习 含 毕 业 设 计(论文)答 辩 及 毕 业 教 育 | 
 | 
    
     | 形势与政策 | ○ | 1  | 30 | 30 | 0 | 2 | 2 | 
 | 分单双周开设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 | 4  | 70 | 70 | 0 | 
 | 
 | 
 | 
 | 
    
     | 02 | 军事理论教育 | 
 | ○ | 1 | 14 | 14 | 0 | 2 | 
 | 
 | 
 | 
 | 分单双周开设 | 
    
     | 03 | 体育与健康 | 0500C1008 | ● | 8  | 130 | 0 | 130 | 2 | 2 | 2 | 2 | 
 | 
 | 
    
     | 04 | 心理健康教育 | 0500A1010 | ○ | 1 | 14 | 14 | 0 | 2 | 
 | 
 | 
 | 
 | 分单双周开设 | 
    
     | 05 | 创新与创业教育 | 0500A1015 | ○ | 2  | 36 | 20 | 16 | 
 | 
 | 
 | 2 | 
 | 
 | 
    
     | 06 | 大学英语 | 0500A1006 | ● | 4  | 60 | 60 | 0 | 2 | 2 | 
 | 
 | 
 | 
 | 
    
     | 07 | 大学语文 | 0500A1002 | ○ | 4  | 60 | 60 | 0 | 2 | 2 | 
 | 
 | 
 | 
 | 
    
     | 08 | 计算机文化基础 | 0500B1009 | ○ | 4  | 64 | 28 | 36 | 
 | 4 | 
 | 
 | 
 | 
 | 
    
     | 小      计 | 
 | 
 | 32  | 538  | 356  | 182  | 12  | 12  | 4  | 6  | 0  | 
 | 
    
     | 公共选修课程 | 09 | 公选1(慕课) | 
 | ○ | 2 | 34 | 34 | 
 | 
 | 
 | 2 | 
 | 
 | 
 | 
    
     | 10 | 公选2(民族音乐与舞蹈) | 
 | ○ | 2 | 28 | 28 | 
 | 2 | 
 | 
 | 
 | 
 | 
 | 
    
     | 小       计 | 
 | 
 | 4  | 62  | 62  | 0  | 2  | 0  | 2  | 0  | 0  | 公共课模块最低须修满36学分。 | 
    
     | 专业(技能)课程 | 专业基础课程 | 11 | 旅游概论 | 023AA1001 | ● | 4 | 56 | 36 | 20 | 4 | 
 | 
 | 
 | 
 | 
 | 
    
     | 12 | 旅游接待礼仪 | 023AB1001 | ○ | 4 | 56 | 32 | 24 | 4 | 
 | 
 | 
 | 
 | 
 | 
    
     | 13 | 旅游英语实用口语 | 023AB1002 | ○ | 4 | 68 | 40 | 28 | 
 | 
 | 4 | 
 | 
 | 
 | 
    
     | 14 | 中国建筑文化 | 023AB1003 | ○ | 5 | 72 | 40 | 32 | 
 | 
 | 
 | 4 | 
 | 
 | 
    
     | 16 | 旅游商品创意 | 023AB1004 | ○ | 4 | 68 | 40 | 28 | 
 | 
 | 4 | 
 | 
 | 
 | 
    
     | 17 | 自然教育与研学 | 023AB1005 | ○ | 2 | 34 | 22 | 12 | 
 | 
 | 2 | 
 | 
 | 
 | 
    
     | 18 | 智慧导览运用 | 023AB1006 | ○ | 4 | 64 | 34 | 30 | 
 | 4 | 
 | 
 | 
 | 
 | 
    
     | 19 | 市场调查与分析 | 023AB1007 | ○ | 2 | 34 | 3 | 31 | 
 | 
 | 2 | 
 | 
 | 
 | 
    
     | 20 | 旅游摄影 | 023AB1008 | ○ | 2 | 36 | 20 | 16 | 
 | 
 | 
 | 2 | 
 | 
 | 
    
     | 21 | 旅游新媒体营销 | 023AB1009 | ○ | 2 | 36 | 14 | 22 | 
 | 
 | 
 | 2 | 
 | 
 | 
    
     | 22 | 旅游者行为学 | 023AA1002 | ○ | 5 | 72 | 50 | 22 | 
 | 
 | 
 | 4 | 
 | 
 | 
    
     | 23 |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 023AB1011 | ○ | 3 | 48 | 26 | 22 | 
 | 
 | 
 | 
 | 4 | 
 | 
    
     | 24 | 红色旅游资源文化* | 023AB1012 | ○ | 3 | 48 | 26 | 22 | 
 | 
 | 
 | 
 | 4 | 
 | 
    
     | 25 | 智慧旅游* | 023AB1013 | ○ | 3 | 48 | 30 | 18 | 
 | 
 | 
 | 
 | 4 | 
 | 
    
     | 小        计 | 
 | 
 | 47 | 740 | 413 | 327 | 8 | 4 | 12 | 12 | 12 | 
 | 
    
     | 专业核心课程 | 23 | 导游文化基础知识 (全国、云南) | 023AA1101 | ● | 8 | 120 | 104 | 16 | 4 | 4 | 
 | 
 | 
 | 
 | 
    
     | 24 |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 023AB1101 | ● | 2 | 34 | 20 | 14 | 
 | 
 | 2 | 
 | 
 | 
 | 
    
     | 25 | 旅游政策与法规 | 023AA1103 | ● | 4 | 64 | 50 | 14 | 
 | 4 | 
 | 
 | 
 | 
 | 
    
     | 26 | 导游实务 | 023AA1104 | ○ | 4 | 68 | 44 | 24 | 
 | 
 | 4 | 
 | 
 | 
 | 
    
     | 27 | 研学旅行指导师实务 | 023AB1102 | ● | 2 | 36 | 6 | 30 | 
 | 
 | 
 | 2 | 
 | 
 | 
    
     | 28 | 旅游产品策划与定制 | 023AB1103 | ○ | 5 | 72 | 41 | 31 | 
 | 
 | 
 | 4 | 
 | 
 | 
    
     | 小       计 | 
 | 
 | 25 | 394 | 265 | 129 | 4 | 8 | 6 | 6 | 0 | 
 | 
    
     | 专业拓展课程 | 29 | 旅游新业态 | 
 | ○ | 2 | 32 | 24 | 8 | 
 | 2 | 
 | 
 | 
 | 学生任选三门 | 
    
     | 30 | 自然游戏策划 | 
 | ○ | 2 | 36 | 28 | 8 | 
 | 
 | 
 | 2 | 
 | 
    
     | 31 | 旅游服务设计 | 
 | ○ | 2 | 34 | 26 | 8 | 
 | 
 | 2 | 
 | 
 | 
    
     | 32 | 康养旅游 | 
 | ○ | 2 | 34 | 26 | 8 | 
 | 
 | 2 | 
 | 
 | 
    
     | 33 | 旅游危机处理 | 
 | ○ | 2 | 36 | 28 | 8 | 
 | 
 | 
 | 2 | 
 | 
    
     | 34 | 博物馆与研学 | 
 | ○ | 2 | 36 | 28 | 8 | 
 | 
 | 
 | 2 | 
 | 
    
     | 35 | 定制旅行管家服务 | 
 | ○ | 2 | 34 | 26 | 8 | 
 | 
 | 2 | 
 | 
 | 
    
     | 36 | 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 | 
 | ○ | 2 | 24 | 16 | 8 | 
 | 
 | 
 | 
 | 2 | 
    
     | 小       计 | 
 | 
 | 6 | 102 | 78 | 24 | 0 | 2 | 2 | 2 | 0 | 
 | 
    
     | 合        计 | 
 | 114  | 1836  | 1174  | 662  | 26  | 26  | 26  | 26  | 12  | 
 | 
 | 
    
     | 
 注:(1) 劳动周纳入第20周社会实践周中,由团委、二级学院共同组织开展; (2)“形势与政策”课程纳入思政课中;(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含禁毒防艾教育(3周),开设在第1学期,分单双周教学;(4)“军事理论”课程开设在第1学期,分单双周教学;(5) *号表示校企一体化课程;(6)课程代码为九位数;(7)考试用●标明,考查用○标明;(8) 学分按1学分/16学时折算。(9)1-5学期教学周数为20周,其中第20周为社会实践周,第6学期教学周数为:16周。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
 表4  实践教学环节一览表
     
   
    
   
 
 (三)课程结构比例分析
 表5  课程结构比例分析表
 
  
   
    
     | 项  目 | 理论课时 | 实践课时 | 课内总学时 | 所占比例 | 
 | 
    
     
     | 
 | 
    
     | (%) | 
 | 
    
     | 公共必修课程 | 356  | 182  | 538  | 29.3% | 
 | 
    
     | 公共选修课程 | 62  | 0  | 62  | 3.4% | 
 | 
    
     | 专业基础课程 | 413  | 327  | 740  | 40.3% | 
 | 
    
     | 专业核心课程 | 265  | 129  | 394  | 21.5% | 
 | 
    
     | 专业拓展课程 | 78  | 24  | 102  | 5.5% | 
 | 
    
     | 小      计 | 1174  | 662  | 1836  | 100.0% | 
 | 
    
     | 理论教学 | 1174  | 43.2% | 
 | 
    
     | 实践教学 | 课内 | 662  | 24.3% | 
 | 
    
     | 集中 | 884  | 32.5% | 
 | 
    
     | 总  学  时 | 2720  | 100.0% | 
 | 
   
  
  
 
 
 
 (四)教学活动时间安排分配
 表6  教学活动时间安排分配
 
  
   
    
     | 学年 | 学期 | 入 学 教 育 | 国 防 教 育 | 理 论 教 学 | 教 学 实 训 | 毕业顶岗实习 | 毕业成果编制及汇报 | 毕 业 教 育 | 考     试 | 社会实践(劳动周) | 假     期 | 总     计 | 
    
     | 一 | 1 | 1 | 2 | 14 | 4 | 
 | 
 | 
 | 1 | 1 | 6 | 26 | 
    
     | 2 | 
 | 
 | 16 | 2 | 
 | 
 | 
 | 1 | 1 | 6 | 26 | 
    
     | 二 | 3 | 
 | 
 | 17 | 1 | 
 | 
 | 
 | 1 | 1 | 6 | 26 | 
    
     | 4 | 
 | 
 | 18 | 0 | 
 | 
 | 
 | 1 | 1 | 6 | 26 | 
    
     | 三 | 5 | 
 | 
 | 12 | 6 | 
 | 
 | 
 | 1 | 1 | 6 | 26 | 
    
     | 6 | 
 | 
 | 0 | 
 | 13 | 2 | 1 | 
 | 
 | 
 | 16 | 
    
     | 总 计 | 1 | 2 | 77 | 13 | 13 | 2 | 1 | 5 | 5 | 30 | 146 | 
    
     | 注:考试周未计入总学时 |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导游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4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4名,助理讲师6名,双师素质型教师14名,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校企合作的企业专家数名。
 2.专任教师
 12名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比列为78%,云南省专家服务团旅游文化分团专家2名,骨干教师3名,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现场导游面试考官5名。
 
 表7 导游专业专任教师一览表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学历/学位 | 所学专业 | 担任课程 | 
   
    | 1 | 王敏 | 男 | 教授 | 本科/硕士 | 旅游管理 | 导游基础知识 现场导游 | 
   
    | 2 | 庞馨 | 女 | 讲师 | 本科/学士 | 旅游管理 | 旅游政策与法规 旅游商品创意 | 
   
    | 3 | 陈睿 | 女 | 副教授 | 研究生/硕士 | 旅游管理 | 导游基础知识 东南亚旅游文化 | 
   
    | 4 | 焦云宏 | 男 | 副教授 | 本科/学士 | 旅游管理 
 | 旅游规划与策划 中国建筑文化 | 
   
    | 5 | 聂晓茜 | 女 | 助教 | 研究生/硕士 | 旅游管理 | 中国建筑文化 旅游商品创意 | 
   
    | 6 | 栾溪涓 | 女 | 助教 | 本科/学士 | 旅游管理 | 导游基础知识 旅游商品创意 | 
   
    | 7 | 朱丽丽 | 女 | 助教 | 本科/学士 | 旅游管理 | 现场导游 | 
   
    | 8 | 罗映元 | 男 | 助教 | 本科/学士 | 旅游管理 | 旅游文化 旅行社经营管理 | 
   
    | 9 | 李莜 | 女 | 讲师 | 研究生/硕士 | 旅游管理 | 旅游政策与法规 旅行社经营管理 | 
   
    | 10 | 李胜桥 | 女 | 助教 | 本科/学士 | 旅游管理 | 导游实务 | 
   
    | 11 | 易嵘 | 女 | 助教 | 研究生/硕士 | 旅游管理 | 导游实务 旅游文化 | 
   
    | 12 | 董俊 | 女 | 助教 | 研究生/硕士 | 旅游管理 | 导游基础知识 导游实务 | 
  
 
 
 
 3.兼职教师
 本专业常年聘请数位国内、外高校专家学者进行专业建设的监督与指导;此外,常年聘请企业专家、行业能手参与专业实训课程建设的监督与指导。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专业教室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
 校内实训室配置模拟导游厅、微格实训室、模拟现场实景练习实训基地等校内实训基地。
 (1)模拟导游厅
 模拟导游实训基地在图书馆三楼,仪器设备包括国家导游考试考场监控、录播系统、模拟导游微格实训系统和模拟导游实验室系统。主要用于全国导游考试现场模拟导游考试、模拟导游现场实训,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实训工位数100个;同时满足导游专业学生对景区景点讲解的展示和评价,提供集中学习和个性化辅导的需要。
 (2)微格实训室
 微格实训室主要用于模拟导游微格实训、实习模拟实训,占地面积共200平方米,共有学生座席200个,主要用于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训练、景点场景再现及旅行社场景模拟实训。
 (3)模拟现场实景练习实训基地
 模拟现场实景练习实训基地是集云南历史、地理、植物花卉、民族文化为一体的室外模拟导游训练场,主要用于导游专业学生的现场实景真实带团实训练习,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名学生进行现场训练。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导游专业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二十余家,能够提供开展模拟导游、旅游产品设计、景区讲 解服务、导游带团技巧、地方文化拓展等实训活动,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
 4.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为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提供导游接待服务、导游讲解、旅行社接待服务、旅游产品策划等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校外实习基地的职责和实习过程管理应符合要求。
 5.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为具有可利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信息化条件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条件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所需的教材、图书文献及数字教学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管理类、经济类、地理类、心理类、历史类、生物类等学科基础书籍旅游类专业领域的优秀期刊或标准以及景区规划开发、营销策划、经营管理等专业书籍和文献。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满足教学要求。
 (四)教学方法
 对于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以下提供几种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出示具体案例来组织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案例中的矛盾,参加讨论,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看,案例教学有助于“活化”教材,改革传统概念教学;能有效地解决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相长和师生互动。
 2.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一般是指使学生亲身介入实践活动或一定的情境,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或亲历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常见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有“情景模拟”、“参观调查”、“角色扮演”、“实验制作”、“实践亲历”等等。
 3.实践探究法。这种方法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实践与探究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经验和日常生活为背景,在活动和探究中,演绎教材内容,补充和生成超越教材知识的内容。这种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五)学习评价
 学生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由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组成。
 1.理论和理实一体必修课:过程性考核由出勤、作业(实验报告)、课堂参与、平时考核(含技能)等组成,其中出勤占总成绩15%~20%;终结性考核根据课程特点由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学生作品等组成。
 2.实践必修课(认知实习、实验、实训等):成绩评定由出勤、技能操作、实训作品(成果)以及实训报告等组成,其中出勤占总成绩的比例不少于20%。
 3.毕业实习:过程性考核由出勤、实习报告、企业实习总结、指导教师评价、企业评价、毕业考试等组成,占总成绩的 70%~80%(其中出勤占总成绩的 30%~40%);终结性考核由毕业设计评审、答辩组成,占总成绩的 20%~30%。
 4.选修课(含讲座):成绩评定包括出勤、课堂参与、考核或考试等,成绩按照优、良、中、合格、不合格进行等级评定,其中出勤比例占 30%~40%。
 5.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包含选题、任务完成、作品质量、答辩等,成绩按照优、良、中、合格、不合格进行等级评定。
 6、毕业考试:成绩评定包含毕业实习、毕业测试等,成绩按照优、良、中、合格、不合格进行等级评定。
 (六)质量管理
 学校和二级院系应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学校和二级院系应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不范课等教研活动。
 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专业教研组织应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毕业要求
 (一)毕业基本条件
 通过规定年限学习,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成绩合格,达143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模块需修满36学分,专业(技能)课模块78学分,实践教学模块需修满29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课、劳动教育课不合格的学生不允许毕业。
 (二)毕业应具备的其他条件
 1.取得云南省高等学校外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以上证书。
 2.取得云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考试一级以上证书。
 3.取得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二级乙等以上证书。
 
 
 
 
 
 
 
 
 
 
 
 
 
 十一、附录
 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意见表
 
  
   
    
     | 论证意见: 
 2021年7月10日本专家组一行10人受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委托,根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教育部关于职院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云南旅游职业学院2021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要求,结合导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对2021级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审核,该方案紧跟导游专业发展的趋势,符合企业对导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明确导游专业人员的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构建合理,教学内容全面,教学方法得当,教学资源丰富,对学生评价全面,教学条件保障符合要求。专家一致认可该方案的实施。 | 
    
     | 姓名 | 职称 | 单位 | 备注 | 
    
     | 赵明 | 教授 |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 专业带头人(组长) | 
    
     | 焦云宏 | 副教授 |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 骨干教师 | 
    
     | 周洁 | 讲师 |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 骨干教师 | 
    
     | 陈睿 | 副教授 |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 一线教师 | 
    
     | 庞馨 | 讲师 |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 骨干教师 | 
    
     | 王兵 | 总经理 | 昆明假日国际旅行社 | 企业专家 | 
    
     | 宋文贤 | 总经理 | 昆明海之源会务公司 | 企业专家 | 
    
     | 孔娟娟 | 
 | 昆明旅投网 | 毕业生 | 
    
     | 陈国庆 | 
 | 泰国甘烹碧皇家大学 | 毕业生 | 
    
     | 刘建 | 
 | 康辉旅游 | 毕业生 | 
    
     | 签名(论证日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