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学院
 酒店教研室
 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3级)
 
 
 培养方案制订:
 教学团队审核:
 二级学院审核:
 制(修)订时间:
 
 
 
 
 2023年5月
 
 
 
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
2023级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民宿管理与运营(540107)
批准设置日期:2022年4月
首次招生日期:2022年9月
二、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普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表1 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职业面向
 
  
   
    |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 旅游大类(54) | 
   
    | 所属专业类(代码) | 旅游大类(5401) | 
   
    | 对应行业 (代码) | 住宿和餐饮业(H)、住宿业(61)、民宿服务(6130) | 
   
    |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 民宿管家、民宿店长、客房服务员(4-03-01-02)、餐 厅服务员(4-03-02-05) | 
   
    |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 民宿接待与服务、民宿运营管理、民宿产品设计、民宿 项目创意策划等岗位(群) | 
   
    | 职业类证书举例 | 1+X前厅运营管理证书、1+X餐饮服务管理证书、1+X现代酒店服务质量管理证书、1+X酒店收益管理证书、1+X定制旅行管家服务证书、酒店运营管理、现代酒店服务质量管理、餐饮管理运行 |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 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住宿业民宿服务行业的民 宿店长、民宿管家、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等职业,能够从事民宿运营管理、民宿产品策 划与设计、民宿数字化营销、民宿接待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在系统学习本专业知识并完成有关实习实训基础上,全面提升素质、知识、 能力,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核心技术技能,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
(一) 知识
1. 能够熟练掌握与本专业从事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绿色生产、 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产业文化,遵守职业道德准则 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2. 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文写作、科学文化和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3. 掌握民宿管理与运营中前台、客房、餐饮等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民宿接待与服务工作;
4. 掌握文化和旅游的相关知识;
5. 掌握一门外语并结合专业加以运用;
6. 基本掌握民宿服务领域数字化技能;
7. 掌握基本身体运动知识和至少1项体育运动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测试合格标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8. 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至少 1 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 能力
1.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2.能够对民宿服务内容、流程和标准等进行分析、诊断及优化,提升民宿服务体验, 实施控制与管理;
3. 具备地域性文化内涵挖掘和活动策划能力,专业敏锐度高,能够对民宿产品进行设计与开发;
4. 具有对民宿市场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及以运营管理应用的能力,能够运用数字化技术和新媒体手段等进行市场营销和推广;
5. 具有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的基本数字技能,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专业信息技术能力;
6. 具有市场开拓精神,具备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实施管理运行、人员配备、数字化运 营、成本控制等管理活动;
7. 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具有整合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素质
1. 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 具有热爱乡土文化、投身乡村振兴的精神;
3. 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 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 精神,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劳动技能。
七、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落实课程思政,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开设安全教育(含典型案例事故分析)、社会责任、绿色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和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自主开设其他特色课程;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
本专业A类课11门、B类课28门、C类课13门,课程标准20门,选修课程380学时,考试课11门,考查课41门。基本情况如下:
表2  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情况
 
  
   
    | 类  别 | 课程门数 | 小计 | 学时 | 小计 | 学分 | 小计 | 
   
    | 公共基础课 | 公共必修课 | 11 | 16 | 661 | 841 | 48 | 48 | 
   
    | 公共选修课 | 5 | 180 | 
   
    | 专业(技能)课程 | 专业基础课 | 7 | 30 | 384 | 1398 | 83 | 83 | 
   
    | 专业核心课 | 8 | 540 | 
   
    | 专业选修课 | 6 | 200 | 
   
    | 专业拓展课 | 9 | 274 | 
   
    | A类课数量 | 11 | 11 | 669 | 669 | 38 | 38 | 
   
    | B类课数量 | 28 | 28 | 1206 | 1206 | 71 | 71 | 
   
    | C类课数量 | 13 | 13 | 764 | 764 | 40.5 | 40.5 | 
   
    | 课程标准数量 | 20 | 20 | 
 | 
 | 
 | 
 | 
   
    | 考试课数量 | 11 | 11 | 720 | 720 | 42 | 42 | 
   
    | 考查课数量 | 41 | 41 | 1927 | 1927 | 108 | 108 | 
  
 
 
(说明:各类别数量不得低于本专业在云南省数字人培专业指标中的设置值)
(一)公共基础课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将思想政治理论、体育、军事理论与军训、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课程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公共外语、应用文写作、国家安全教育、信息技术、艺术、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美育等列为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并根据实际情况可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本专业共开设公共基础课16门,841学时,占总学时比例31.6%。其中体育课136学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学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4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学分、形势与政策4学分。
1.公共必修课程
表3  公共必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 序号 | 公共必修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课程主要内容 | 备注 | 
  
   | 1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一、二 | 66 | 4 | 主要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建设蓝天绿水的美丽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保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内容。 | 2学时/周 | 
  
   | 2 | 形势与政策 | 一、二、三、四 | 64 | 4 | 主要包括每个学期的党建篇、经济社会发展篇、涉港澳台事务篇、国际形势政策篇等内容。 | 1学时/周,分单双周。 | 
  
   | 3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三、四 | 36 | 2 | 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内容。 | 1学时/周,分单双周 | 
  
   | 4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三、四 | 72 | 4 | 主要包括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质;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等内容 | 2学时/周 | 
  
   | 5 | 大学语文 | 一、二 | 72 | 4 | 以经典名篇为主要内容进行知识传授、人文熏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正向价值引导,提高人文素养。以培养实用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专项训练学生口语表达、演讲技巧、沟通交谈技巧、礼仪交际、职场表达等职业语文能力。根据就业需求,提升学生实用写作能力。 | 2学时/周。第一学期开足36学时,为3周6课时的专升本专题辅导。 | 
  
   | 6 | 计算机文化基础 | 一/二 | 72 | 4 | 精选实际生活及工作中联系密切的案例,结合课程内容确定相应的任务。采用多媒体及实际环境进行知识点引导及案例分析,由学生去完成,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综合应用能力。 | 
 | 
  
   | 7 | 体育与健康 体育选项课 | 一、二、三、四 | 138 | 8 | 第一学期为公共普修课内容包括篮球、排球、足球、田径四个项目。第二学期为公共选项课,开设不少于15门的公共体育选项课程供学生选择其中一项进行学习,具体包括:篮球、排球、足球、啦啦操、健美操、民族健身操、气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形体与时尚运动、瑜伽、排舞、花样跳绳、武术、跆拳道、导引与养生、防身术、体育舞蹈、高尔夫等。 | 2学时/周 | 
  
   | 8 | 军事理论教育 | 一、二 | 36 | 2 | 为适应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军事课教学,可以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磨炼顽强的意志品质,激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2学时/周 | 
  
   | 9 | 心理健康教育 | 一、二 | 36 | 2 | 通过主题体验性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通过该课程的体验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耐挫性,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目的,从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 2学时/周 
 | 
  
   | 10 | 大学英语 | 一、二 | 66 | 4 | 通过基础词汇、语法知识、听力 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方面的学习,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英语语言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听力口语训练、阅读训练、翻译实践等,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交际能力、文化意识和职业素养等。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交际能力、文化意识和职业素养等。 | 2学时/周 | 
  
   | 11 | 影视鉴赏 | 三 | 36 | 2 | 本课程主要是赏析若干中外电影经典作品和普及讲解现代影视艺术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将电影艺术置于广阔的艺术维度和宏人的文化背景中作多方面的深入探析。本课程力图使学生经过学习,能提高艺术修养,加强人文素质,培养起健康良好而又多元开放的审美情趣,并且开阔思路培养起综合性、创造性的现代思维能力。 | 2学时/周 
 | 
 
2. 公共选修课程模块
表4  公共选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 序号 | 公共必修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课程主要内容 | 备注 | 
  
   | 1 | 通识课1 | 二 | 36 | 2 | 以学生所选慕课教学内容为准 | 
 | 
  
   | 2 | 通识课2 | 二 | 36 | 2 | 以学生所选慕课教学内容为准 | 
 | 
  
   | 3 | 通识课3 | 三 | 36 | 2 | 以学生所选慕课教学内容为准 | 
 | 
  
   | 4 | 通识课4 | 三 | 36 | 2 | 以学生所选慕课教学内容为准 | 
 | 
  
   | 5 | 创新与创业教育 | 三 | 36 | 2 | 创新与创业教育分为“职业认知”“就业准备”“创业谋划”“创业实施”四个模块。“职业认知”包括职业素质和职业认知、 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准备”包括就业准备、就业权益保障;“创业谋划”包括创新思维、创业机会和创业风险;“创业谋划”包括撰写创业计划书、创业融资、创办公司。每各模块都精心设计了学习目标、案例导入、拓展阅读、章节实训等环节。 | 2学时/周 | 
 
(二)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本专业共开设专业基础课7门,共384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为14.4%。
表5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 序号 | 专业基础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 1 | 国际接待业概论 | 56 | 4 | 主要内容:了解世界饭店业发展历程,理解服务在服务业与制造业中的异同,知道饭店的组织机构及饭店的运行机制与管理制度;了解分时度假的概念及形成条件,区分绿色饭店的内涵及特征。感受丰富多彩的饭店世界,熟知饭店业的分类,和饭店职业领域中的职业认知和职业发展。 教学要求:本课程强调对国际接待业的宏观认知能力,通过了解大量的行业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教师可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任务驱动、演示、实操、体验、启发引导、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促进教学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 | 
  
   | 2 | 
 
 
 
 旅游职业礼仪 | 100 | 6 | 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综合能力,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程内容主要由形体训练、服务礼仪、职业形象塑造等内容构成。 教学要求:课程教学主要在形体实训室、化妆实训室、采取讲练式教学、模拟式教学、分组练习教学、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全方位塑造职业礼仪规范。 | 
  
   | 3 | 
 
 
 
 
 
 
 沟通技巧 | 28 | 2 | 主要内容:课程主要研究语言在沟通中运动形态,结构规则和沟通功能,研究运用语言沟通的基本规律和主要手段与方法,跨越障碍、勇于沟通、掌握技巧有效沟通、通观全局高效沟通。 教学要求:把沟通的基本规律和语言组合手段系统的进行整合,教师可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任务驱动、演示、实操、体验、启发引导、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提高对沟通实践现象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人际间沟通的实践能力,适应专业工作中的沟通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 | 
  
   | 4 | 
 
 
 
 
 酒店英语 | 108 | 7 | 主要内容:本课程以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为主,从发音规则与单词,到酒店不同场景对话,再到熟练口语对话与基本写作能力。解决酒店场景中英语表达的实际应用问题。 教学要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模拟酒店各种场景,大量的听说练习,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从而达到最佳教与学的效果。 | 
  
   | 5 | 旅游美学 | 28 | 2 | 本课程主要探讨旅游的审美对象、旅游者的审美心理以及旅游的审美关系。内容包括:旅游审美的发展历史,审美需求类型,旅游者审美个性,审美心理要素等。 教学要求:把旅游和美学,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演示、体验、启发引导、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旅游审美能力。 | 
  
   | 6 | 客户关系管理 | 36 | 2 | 主要内容:客户关系管理概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客户增长管理、数据驱动的客户运营场景、客户运营数据分析、客户关系管理和运营的实验任务。 教学要求: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特色选取合适的案例进行系统教学,可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任务驱动、启发引导、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促进教学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 | 
  
   | 7 | 民俗文化 | 28 | 2 | 主要内容:民俗的定义、民俗的特征、民俗的特征、民俗的功能以及各类民俗场景介绍 教学要求:结合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特色选取合适的案例进行系统教学,可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促进教学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 | 
  
   | 合  计 | 384 | 24 | 
 | 
 
(说明:专业基础课的门数和学时,需达到本专业在云南省数字人培专业指标中的设置值)
2.专业核心课程
本专业共开设专业核心课8门,共540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为20.3%。
表6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 序号 | 专业核心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 1 | Golden Service | 144 | 8 | 咖啡基本知识及制作;葡萄酒基本知识及品鉴;茶艺基本知识及训练;香道基本知识及训练;中式活动设计;西式活动设计等。 | 
  
   | 2 | 餐饮服务与数字化运营 | 72 | 4 | 餐饮行业发展概况、餐饮从业人员职业素养;餐饮服务基本技能、菜肴和酒水知识;中西餐服务流程和服务技巧、宴会服务;菜单设计、中西餐厅督导管理技巧等 | 
  
   | 3 | 客房服务与数字化运营 | 72 | 2 | 客房业务基础、客房清扫;对客服务、公共区域清洁保养;布草房与洗衣房 运转、客房部组织管理;客房部质量管理、客房部费用控制、客房部安全管 理、酒店数字化系统操作等 | 
  
   | 4 | 民宿数字化营销 | 72 | 4 | 掌握市场营销基本理论;理解民宿市场营销认知;能够民宿市场环境分析和定位;掌握民宿市场营销策划;了解民宿数字化内容制作;能够民宿营销渠道管理;理解民宿客户管理等 | 
  
   | 5 | 民宿产品创意与开发 | 36 | 2 | 产品及民宿产品的内涵与运用范围;分析消费市场、客源、业态与产品的关系;调查问卷设计;民宿产品、美学及市场推广;民宿成本观念与创新意识;民宿活动策划方案等 | 
  
   | 6 | 民宿体验与管理实践 | 36 | 2 | 理解客户体验认知;掌握民宿体验构成要素;掌握民宿服务质量管控流程;会优质服务;会定制化服务;能够进行民宿服务诊断;掌握服务设计;会流程再造等 | 
  
   | 7 | 酒店收益管理 | 36 | 2 | 收益管理基础;市场细分;渠道管理;竞争群性价比分析;收益管理预测;收益管理策略;收益管理会议 | 
  
   | 8 | 前厅服务与数字化运营1&2 | 72 | 4 | 前厅业务基础、客史档案管理;总机服务、客房预订服务;礼宾服务、总台 服务;大堂及行政楼层服务、商务中心服务;宾客关系管理、前厅服务质量 管理、前厅组织管理等。 | 
  
   | 合  计 | 540 | 30 | 
 | 
 
(说明:专业核心课的门数和学时,需达到本专业在云南省数字人培专业指标中的设置值)
3.专业选修课程
包括:酒店接待、餐厅服务、乡村旅游服务与管理、定制旅行服务与管理、饮食文化、实用英语(专升本英语)等。结合教学改革实际,探索重构课程体系,如按项目式、模块化教学需要,将专业基础课程内容、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专业拓展课程内容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有机重组为相应课程。
本专业共开设专业选修课6门,共200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为7.5%。
表7   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 序号 | 专业选修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主要教学内容 | 
  
   | 1 | 酒店接待 | 36 | 2 | 酒店业务基础、客史档案管理;总机服务、客房预订服务;礼宾服务、接待服务;大堂及行政楼层服务、商务中心服务;宾客关系管理、酒店前厅服务质量管理、前厅组织管理等。 | 
  
   | 2 | 餐饮服务 | 36 | 2 | 餐饮行业发展概况、数字化运营发展趋势和内容,餐饮从业人员职业素养;餐饮服务基本技能、菜肴和酒水知识;中西餐服务流程和服务技巧、宴会服务;菜单设计、中西餐厅督导管理技巧等。 | 
  
   | 3 | 乡村旅游服务与管理 | 28 | 2 | 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类型;乡村旅游点环境美化与客房餐饮服务;乡村旅游市场营销与产品策划;乡村旅游安全卫生与服务质量;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实务与案例探讨。 | 
  
   | 4 | 定制旅行服务与管理 | 36 | 2 | 国内旅行定制、国际旅行定制、定制旅行营销实务、旅游目的地资源分析、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管家实务、定制旅行沙盘模拟运营、定制旅行产品文案设计。 | 
  
   | 5 | 文化遗产旅游 | 28 | 2 | 世界遗产概述;文化遗产基本理论;中外主要文化遗产的主要情况;世界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文化遗产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 | 
  
   | 6 | 饮食文化 | 36 | 2 |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形成特点、中国茶文化、酒文化、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南北方饮食文化差异、饮食与养生、饮食民俗、餐饮礼仪 | 
  
   | 合  计 | 200 | 12 | 
 | 
 
4.专业拓展课程
本专业共开设专业拓展课9门,共274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为10.3%。
表8   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 序号 | 专业拓展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主要教学内容 | 
  
   | 1 | 劳动教育 | 36 | 2 | 学习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内容,通过本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 2 | 岗位实习指导 | 18 | 1 | 根据本专业计划制定的实践性教学。 | 
  
   | 3 | 新媒体应用 | 36 | 2 | 行业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与优势分析,新媒体运营的变现模式;电商企业运营、自媒体运营、大数据与新媒体运营;未来媒体设想;新媒体推广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 4 | 营养与卫生 | 28 | 2 | 从人体营养需要、食品安全控制、食品原料营养价值评价及卫生管理、平衡膳食制定、餐饮卫生管理等方面,确定相应任务,使学生能够运用营养学基础和理论分析生活实践中的营养问题。 掌握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等有关知识。 | 
  
   | 5 | 民宿项目运营 | 24 | 2 | 掌握民宿项目运营管理基本理论;理解民宿项目可行性方案;掌握民宿项目组织管理;能够制定民宿项目进度表;会民宿项目财务预算;能够制定民宿项目营销策划方案;能够制定民宿项目服务方案。 | 
  
   | 6 | 民宿安全 | 24 | 2 | 掌握民宿项目运营管理基本理论;理解民宿项目可行性方案。掌握民宿项目组织管理;能够制定民宿项目进度表;会民宿项目财务预算;能够制定民宿项目营销策划方案;能够制定民宿项目服务方案。 | 
  
   | 7 | 露营地服务与管理 | 36 | 2 | 露营地的发展与类型;露营地的环境美化与客房餐饮服务;露营地市场营销与产品策划;露营地安全卫生与服务质量;露营地项目规划实务与案例探讨。 | 
  
   | 8 | 旅游摄影 | 36 | 2 | 摄影摄像概述;摄影摄像常用设备;摄影的画面构成;摄像中的视像控制;摄影摄像后期处理等 | 
  
   | 9 | 特色餐饮制作 | 36 | 2 | 掌握部分本省特色餐饮制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 
  
   | 合  计 | 274 | 17 | 
 | 
 
5.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实践性教学422学时、岗位实习24周、岗位实习开展学期第五学期,岗位实习特殊要求无(注:1安排学生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有毒、易燃易爆,以及其他具有较高安全风险的实习;2安排学生在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实习;3安排学生加班和上夜班;4岗位实习半年以上。),军训3周、社会实践60学时。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总学时为2661学时,每16~18学时折算1学分。学年周数40,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25%。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不少于总学时的50%,其中,岗位实习累计时间一般为6个月,可根据实际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各类选修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10%。具体详见表9-12。
(一)课堂教学环节
表9  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课程及教学时数分配表(略)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
举例:实习实训既是实践性教学,也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应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和《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岗位实习标准》要求,具体为:
表10  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一览表(略)
(三)课程结构比例
表11  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课程结构比例表(略)
(四)教学环节分配
表12  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教学环节分配表(略)
九、教学基本条件
(一)师资队伍
举例: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四个引路人”的要求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将师德师 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
1.专任教师
本专业有专任教师共13人,平均年龄37岁,年龄结构合理;有硕士研究生11人,大学本科2人,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84.6%;副教授1人,讲师4人,中学高级讲师1人,助教3人,高级职称比例7.69%,“双师型”教师占比90%。
本专业由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担任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要求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具有酒店管理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一定年限的相应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达到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具有本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等教法改革;能够跟踪新技术发展前沿,开展技术研发社会服务。教师每年企业锻炼不少于1个月。
表13  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专任教师情况一览表(略)
2.兼职教师
本专业有兼职教师10人,主要从酒店行业的高素质人才(高星级酒店管理层、行业专家、协会专家等)中聘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原则上应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了解教育教学规律,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表14  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兼职教师情况一览表(略)
3.教学团队
本专业共组建教学团队3个,其中1个为省级/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立定期开展专业(学科)教研活动。
表15  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教学团队情况一览表
 
  
   
    | 序号 | 教学团队名称 | 课程/教育教学项目 | 负责人 | 团队成员 | 
   
    | 1 |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项目 | 杨春燕 | 陈凌、寸海梅、杨舒然、张伟强、陈海燕、谢乙玮、王筱璇 | 
   
    | 2 | 岗课赛证教改团队 | 岗课赛证教改项目 | 陈凌 | 杨红波、谢乙玮、寸海梅、陈璟、毛子婧、陈偲、吕鸿龙 | 
   
    | 3 | GS教学团队 | GS课程教学 | 冯骏宁 | 杨红波、向前、张伟强、王筱璇、张峻玮、侯晨晨 |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基地
本专业共有校内实训基地1个,多媒体教室1间,校内实训工位数320个,使用普通教室20间。
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模拟实景、实境,包括饮品实训室、智慧客房实训室、数字营销与运营实训室、酒店信息系统实训室、花艺茶艺实训室等实训场所。
表16  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情况一览表
 
  
   
    | 序号 | 校内实训 基地名称 | 专业实训室名称 | 主要功能 | 初建时间 | 设备总值 (万元) | 
   
    | 1 | 酒店管理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 饮品实训室 | 主要承担《GS-咖啡》《GS-鸡尾酒制作》《GS-新式茶调饮》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同时该实训室也是“云旅·禾典·悦岛”双创孵化中心,集教学、培训、生产、营销为一体,为学生提供咖啡、奶茶、调酒、烘焙等方面的加工生产学习机会。 | 2014年、2020年改建 | 25.89 | 
   
    | 2 | 酒店管理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 智慧客房实训室 | 用于客房服务实训。主要承担《智慧客房》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培训学生使用智慧酒店系统和智慧酒店客房的设施设备,能够进行智慧客房的操作。同时也是进行各类“客房服务”技能大赛训练的重要场所。 | 2014年、 2018年改建 | 40.54 | 
   
    | 3 | 酒店管理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 数字营销与运营实训室 | 主要承担《酒店数字营销》《酒店数字化运营》《民宿运营与管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实训室配备DOSSM-MarTech用户数据平台和营销自动化系统、DOSSM-SalesTech数字营销平台、数字化运营情境仿真沙盘软件三大系统,以及数字营销一体机等设备。 | 2021年 | 149.75 | 
   
    | 4 | 酒店管理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 酒店信息系统实训室 | 酒店信息系统实训室配置教学主控台及前台接待软件(OPERA、收益管理系统、智慧客房系统)投影仪等多媒体、台式计算机等,用于前厅服务实训。 | 2014年 | 107.62 | 
   
    | 5 | 酒店管理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 西餐葡萄酒实训室 | 主要承担《餐饮服务与管理》《GS-葡萄酒鉴赏》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培训学生掌握西餐宴会摆台、西餐主题宴会设计、对客服务、餐台设计、餐酒搭配、葡萄酒品鉴、侍酒服务等各种餐饮服务与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 2014年 | 20.29 | 
   
    | 6 | 酒店管理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 香道实训室 | 主要承担《香道》《中华传统文化》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培训学生掌握茶席设计、茶事活动、香道表演、香道服务、香道设计、中式活动等各种茶艺、香道服务与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是进行各级各类茶艺技能大赛训练的重要场所。 | 2014年 | 15.1 | 
   
    | 7 | 酒店管理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 中餐实训室 | 主要承担《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培训学生掌握中餐宴会摆台、对客服务、餐厅设计、餐厅销售、餐厅管理、成本控制、菜单设计、中餐主题宴会设计等各种餐饮服务与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是进行各类“餐厅服务”技能大赛训练的重要场所。 | 2014年 | 10.03 | 
   
    | 8 | 酒店管理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 花艺茶艺实训室 | 主要承担《餐台设计与插花艺术》《饮品服务-茶艺》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掌握茶艺表演、茶席设计、茶事活动、花艺设计、插花、场景搭建等技能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承担学院其他综合课程的教学任务。 | 2014年 | 8.45 | 
  
 
 
2.校外实训基地
本专业共有校外实训基地30个,主要承担教学实习、岗位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每校外实训基地(企业)配备岗位实习指导教师不少于2人,按校企双导师设置
表17  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情况一览表
 
  
   
    | 序号 | 校外实训基地名称 | 合作企业名称 | 主要岗位 | 接纳学生实习实训数 | 实习指导教师数 | 
   
    | 1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昆明洲际酒店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15人/年 | 2 | 
   
    | 2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昆明华邑酒店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15人/年 | 2 | 
   
    | 3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昆明古滇名城皇冠假日酒店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5人/年 | 2 | 
   
    | 4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昆明中心皇冠假日酒店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10人/年 | 2 | 
   
    | 5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昆明七彩云南温德姆至尊豪廷酒店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12人/年 | 2 | 
   
    | 6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抚仙湖希尔顿酒店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7人/年 | 2 | 
   
    | 7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大理俊发铂尔曼酒店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8人/年 | 2 | 
   
    | 8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丽江金茂凯悦甄选酒店&丽江金茂璞修雪山酒店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15人/年 | 2 | 
   
    | 9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丽江金林温德姆豪庭度假酒店有限公司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10人/年 | 2 | 
   
    | 10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弥勒东风韵美憬阁精选酒店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15人/年 | 2 | 
   
    | 11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昆明索菲特大酒店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8人/年 | 2 | 
   
    | 12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昆明翠湖宾馆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10人/年 | 2 | 
   
    | 13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集团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25人/年 | 4 | 
   
    | 14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地中海俱乐部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10人/年 | 2 | 
   
    | 15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广州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10人/年 | 2 | 
   
    | 16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三亚海棠湾仁恒皇冠假日度假酒店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10人/年 | 2 | 
   
    | 17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宁波万豪酒店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10人/年 | 2 | 
   
    | 18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香格里拉酒店(成都)有限公司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10人/年 | 2 | 
   
    | 19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香格里拉酒店(迪庆)有限公司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15人/年 | 2 | 
   
    | 20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香格里拉酒店(厦门)有限公司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5人/年 | 2 | 
   
    | 21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深圳文华东方酒店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15人/年 | 2 | 
   
    | 22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成都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12人/年 | 2 | 
   
    | 23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厦门宸洲洲际酒店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10人/年 | 2 | 
   
    | 24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厦门佰翔软件园酒店有限公司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8人/年 | 2 | 
   
    | 25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浙江宁海喜来登酒店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20人/年 | 2 | 
   
    | 26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厦门七尚酒店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5人/年 | 2 | 
   
    | 27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华住酒店集团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6人/年 | 2 | 
   
    | 28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首旅如家集团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15人/年 | 2 | 
   
    | 29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上海外滩W酒店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2人/年 | 2 | 
   
    | 30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滇中空港蔚景温德姆酒店 | 前厅、客房、餐饮、礼宾、人事等 | 5人/年 | 2 | 
   
    | 31 | 酒店管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云南康藤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 前厅、餐饮、管家、营销等 | 5人/年 | 2 |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本专业教材选用按照国家规定,经过规范程序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国家优秀教材。专业课程教材需体现本行业的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并通过活页式教材、数字化教材等多种方式进行动态更新。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本专业有专业类图书文献45200册(个)。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酒店企业管理手册、旅游、住宿业、餐饮业、心理学、管理与沟通、创新创业、中西文化等旅游酒店管理的专业图书、文献资料以及专业领域的优秀期刊等。并及时配置新经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管理、新服务等相关的图书文献。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本专业建设、配备与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有关的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教学资源有文本类资源1100个,演示文稿类资源1094个,图形(图像)类资源6567个,音频、视频类资源650个,动画类资源210个,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十、教学方法
本专业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学情与教学资源,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结合酒店各岗位工作特点,主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坚持以酒店各岗位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以教学实践为纽带,将知识、方法和技能有机融合,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坚持学中做、做中学。此外,充分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化教学手段,实施翻转课堂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十一、质量保障
(一)学习评价
本专业学习评价由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组成。
1.理论和理实一体课:过程性考核由出勤20%、作业(报告)20%、课堂参与20%、平时考核(含技能)20%组成;终结性考核根据课程特点由理论考试20%、技能考核20%、学生作品20%组成。
2.实践课(教学实习、实训等):过程性考核由出勤20%、任务完成20%组成;终结性考核为实训成果以及实训报告20%。
3.岗位实习:过程性考核由签到考勤40%、实习周报20%、实习月报20%、实习总结20%、指导教师评价20%组成;终结性考核为实习报告30%。
4.选修课(含讲座):过程性考核由出勤40%、课堂参与20%组成;终结性考核为考查或考试40%。
5.毕业设计:采用终结性考核,成绩评定包含选题、任务完成、作品质量、答辩等,成绩按照优、良、中、合格、不合格进行等级评定。
(二)质量管理
1.质量保障机构
本专业以酒店管理学院专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构,负责人才培养方案、教研项目的指导、论证和审定,专业教研室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表18  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一览表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工作单位 | 职务 | 职称 | 最高学历/学位 | 从事专业 | 
  
   | 1 | 杨春燕 | 女 | 1973.07 |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 | 酒店管理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 副教授 | 本科/硕士 | 酒店管理 | 
  
   | 2 | 黎志伟 | 男 | 1983.06 |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 | 酒店管理学院书记 | 副教授 | 研究生/硕士 | 酒店管理 | 
  
   | 3 | 陈凌 | 女 | 1984.03 |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 | 酒店教研室主任 | 讲师 | 研究生/硕士 | 酒店管理 | 
  
   | 4 | 杨云哲 | 男 | 1988.04 |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 | 婚庆教研室主任 | 讲师 | 研究生/硕士 | 婚庆服务与管理 | 
  
   | 5 | 杨舒然 | 女 | 1986.09 |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 | 民宿运营与管理专业带头人 | 副教授 | 研究生/硕士 | 酒店管理 | 
  
   | 6 | 寸海梅 | 女 | 1993.08 |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 | 现代物业管理专业负责人 | 讲师 | 研究生/硕士 | 酒店管理 | 
  
   | 7 | 杨江勤 | 女 | 1977.04 | 首旅如家酒店集团昆明和美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 总经理 | - | 本科 | 酒店管理 | 
  
   | 8 | 杨琳 | 女 | 1973.06 | 昆明南亚风情置业有限公司七彩云南温德姆至尊豪廷大酒店 | 人力资源总监 | - | 本科 | 酒店管理 | 
  
   | 9 | 王显珠 | 女 | 1989.05 | 云南海埂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昆明洲际酒店) | 人力资源部副总监 | - | 本科 | 酒店管理 | 
  
   | 10 | 李锦璐 | 女 | 1996.01 | 大理理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 
 | 本科 | 企业管理 | 
 
2.质量评价
本专业采用同行评教、学生评教、企业评教、督导评教作为主要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并按学校要求在期中、期末进行教学检查,汇总问题并改进。
 
  
   | 评价方法 | 总次数 | 每学期次数设置 | 
  
   | 同行评教 | 每学期至少2次同行评教 | 在每学期期中前完成一次同行评价,学期结束前完成第二次同行评价。 评教可以涵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资源等方面。 | 
  
   | 学生评教 | 每学期至少2次学生评教 | 在每学期期中前完成一次学生评价,学期结束前完成第二次学生评价。 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 | 
  
   | 企业评教 | 每学期至少1次企业评教 | 企业评教可在每学期结束后进行,以便对学生的实习表现和职业能力进行评估。 企业可以评价学生在实习岗位上的表现、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 | 
  
   | 督导评教 | 每学期至少1次督导评教 | 督导评教可在每学期中或学期结束前进行,由督导人员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督导评教可以包括对教学过程的观察、教学材料的审核、课堂氛围等。 | 
 
十二、毕业要求
(一)知识、素质、能力要求
1.知识
(1)完成军事技能训练3周、军事理论教育2学分36学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4学分66学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学分36学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学分72学时、形势与政策4学分68学时的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达标。
(2)住宿与餐饮业基础理论知识扎实,能运用服务和消费者行为心理、职业礼仪、法律法规、服务与安全、管理与运营等基本原理和方法。
(3)具有酒店、餐饮以及民宿、邮轮等其他住宿新业态和高端接待业的前厅、客房、餐饮服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安全卫生相关知识。
(4)掌握民宿财务、成本控制、数字化营销和收益管理知识。
(5)掌握民宿基层督导管理知识,熟悉民宿经营管理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
(6)具有民宿所需的信息通信技术基础知识,民宿数字化应用能力。
2.能力
(1)具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计划、创新创业意识;
(2)具有良好的中文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3)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和文案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掌握一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以运用。
(4)具有酒店、餐饮以及民宿、邮轮等其他住宿新业态和高端接待业的服务及运营技能,具备团队建设、员工培训、服务质量控制等督导管理能力。
(5)具有适应住宿、餐饮业运营所需要的数据采集、分析及运用能力,掌握办公软件使用、在线沟通、信息系统操作、营销和客户管理等基本数字技能,掌握信息技术能力,掌握酒店管理领域数字化技能。
(6)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具有整合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具备统筹协调、时间管理、安全管理、安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以及冲突处理能力。
3.素质
(1)完成美育类课程达到4学分72学时,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36学时,劳动教育2学分36学时,体育课8学分134学时,国家大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美育、体育、劳动素质教育达标;
(2)与本专业从事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毕业学分要求
表19  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毕业学分要求一览表
 
  
   | 序号 | 应修内容 | 最低学分 | 备注 | 
  
   | 1 | 公共基础课程 | 必修 | 38 | 
 | 
  
   | 选修 | 10 | 
 | 
  
   | 2 | 专业基础课 | 必修 | 24 | 
 | 
  
   | 3 | 专业核心课 | 必修 | 30 | 
 | 
  
   | 4 | 专业选修课 | 选修 | 12 | 
 | 
  
   | 5 | 专业拓展课程 | 选修 | 17 | 
 | 
  
   | 6 | 实践环节 | 必修 | 23 | 
 | 
  
   | 毕业总学分 | 154 | 
 | 
 
(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考取下列8项技能等级证书。此外,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职业规划考取其他技能等级证书,毕业时应至少取得2个证书。
表20  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一览表
 
  
   
    | 序号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名称 | 颁证单位 | 等级 | 备注 | 
   
    | 1 |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 云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 二级乙等以上 | 
 | 
   
    | 2 |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证书 |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 | B级 | 
 | 
   
    | 3 | 云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考试证书 | 云南省教育厅 | 一级 | 
 | 
   
    | 4 | 前厅运营管理(中级) | 北京首旅集团 | 中级 | 
 | 
   
    | 5 | 餐饮服务管理(中级) | 北京首旅集团 | 中级 | 
 | 
   
    | 6 | 现代酒店服务质量管理证书(中级) | 华住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 中级 | 
 | 
   
    | 7 | 酒店收益管理 (中级) |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 中级 | 
 | 
   
    | 8 | 定制旅行管家服务(初级) | 携程科技有限公司 | 初级 | 
 | 
   
    | 合计 | 8 | 
  
 
 
(四)第二课堂成绩单
获得团委《第二课堂成绩单》所规定的成绩。
(五)其他要求
按学校学分置换相关规定执行。
十一、培养方案实施预期效果
本专业与2022年首次招生,目前在校生共计12名学生。
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着重于扩大招生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在全省的社会影响力,为云南省的民宿行业输送高素质人才。科学构建专兼职教师合理搭配的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在省级及以上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能获二等奖以上1个/年;校级在线精品课程1门;学生技术技能突出,本级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学生技能大赛二等奖及以上1项
十二、附录
(一)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表21  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二)方案变更情况一览表
(三)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数字人培参数配置表
(说明:省级数字人培系统数据表)
 
  
   | 高职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指标配置表 | 
  
   | 人培指标 |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配置值 | 
  
   | 1.专业基本情况(28分) | 1.1专业名称(1分) | 
 | 
  
   | 1.2专业代码(1分) | 
 | 
  
   | 1.3专业大类代码(1分) | 
 | 
  
   | 1.4专业类代码(1分) | 
 | 
  
   | 1.5行业代码(2分) | 
 | 
  
   | 1.6主要职业类别(2分) | 
 | 
  
   | 1.7批准设置日期(2分) | 
 | 
  
   | 1.8首次招生日期(2分) | 
 | 
  
   | 1.9修学年限(2分) | 3 | 
  
   | 1.10岗位数(2分) | ≥4 | 
  
   | 1.11证书名称(2分) | 
 | 
  
   | 1.12证书类型(2分) | 
 | 
  
   | 1.13证书级别(2分) | 
 | 
  
   | 1.14毕业学分(2分) | ≥130 | 
  
   | 1.15专业总学时(4分) | ≥2600 | 
  
   | 2.课程情况(23分) | 2.1公共基础课学时(3分) | ≥25% | 
  
   | 2.2专业基础课学时(1分) | ≥216 | 
  
   | 2.3专业基础课数量(1分) | 6-8 | 
  
   | 2.4专业核心课学时(1分) | ≥432 | 
  
   | 2.5专业核心课数量(3分) | 6-8 | 
  
   | 2.6专业拓展课学时(1分) | ≥260 | 
  
   | 2.7选修课程学时(3分) | ≥10% | 
  
   | 2.8考试课数量(1分) | 10-20 | 
  
   | 2.9考查课数量(1分) | 10-20 | 
  
   | 2.10课程标准数量(1分) | 18-40 | 
  
   | 2.11A类课数量(1分) | 10-15 | 
  
   | 2.12B类课数量(1分) | 12-18 | 
  
   | 2.13C类课数量(1分) | 10-15 | 
  
   | 2.14体育课学时(1分) | ≥108 | 
  
   | 2.1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分(1分) | ≥2 | 
  
   | 2.1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分(1分) | ≥3 | 
  
   | 2.17形势与政策学分(1分) | ≥1 | 
  
   | 2.1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学分(2分) | ≥3 | 
  
   | 2.19劳动教育学时(1分) | ≥36 | 
  
   | 3.师资队伍(10分) | 3.1专任教师人数(1分) | ≥3 | 
  
   | 3.2兼职教师人数(1分) | ≥6 | 
  
   | 3.3双师教师比例(%)(1分) | ≥50 | 
  
   | 3.4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1分) | ≥10 | 
  
   | 3.5高级职称比例(%)(1分) | ≥20 | 
  
   | 3.6中级职称比例(%)(1分) | ≥20 | 
  
   | 3.7专业带头人职称(3分) | 
 | 
  
   | 3.8教师每年企业锻炼(月)(1分) | ≥1 | 
  
   | 4.教学设施(4分) | 4.1校内实训基地数(1分) | ≥2 | 
  
   | 4.2校内实训工位数(1分) | ≥4 | 
  
   | 4.3校外实训基地数(1分) | ≥6 | 
  
   | 4.4普通教室间数(1分) | ≥6 | 
  
   | 4.5多媒体教室间数(1分) | ≥2 | 
  
   | 5.教学资源(6分) | 5.1文本类资源(1分) | 
 | 
  
   | 5.2演示文稿类资源(1分) | 
 | 
  
   | 5.3图形图形(图像)类资源(1分) | 
 | 
  
   | 5.4音频类资源(1分) | 
 | 
  
   | 5.5视频类资源(1分) | 
 | 
  
   | 5.6动画类资源(1分) | 
 | 
  
   | 6.教学安排(21分) | 6.1学年周数(周)(3分) | ≥40 | 
  
   | 6.2岗位实习(月)(3分) | ≥6 | 
  
   | 6.3实践性教学学时(4分) | ≥50% | 
  
   | 6.4学分对应学时(3分) | 16-18 | 
  
   | 6.5军训周数(3分) | ≥3 | 
  
   | 6.6社会实践学时(1分) | ≥80 | 
  
   | 6.7岗位实习开展学期(1分) | 
 | 
  
   | 6.8岗位实习指导教师(1分) | 
 | 
  
   | 6.9岗位实习特殊要求(1分) | 
 | 
  
   | 7.教学方法(1分) | 7.1教学方法(1分) | 
 | 
  
   | 8.质量保障(7分) | 8.1过程考核(1分) | 
 | 
  
   | 8.2终结性考核(1分) | 
 | 
  
   | 8.3建立质量保障机构(1分) | 
 | 
  
   | 8.4同行评教平均次数(1分) | ≥10 | 
  
   | 8.5学生评教平均次数(1分) | ≥10 | 
  
   | 8.6企业评教平均次数(1分) | ≥2 | 
  
   | 8.7督导评教平均次数(1分)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