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水平测试

普通话水平测试

当前位置: 首页 >> 普通话水平测试 >> 正文

“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 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院开展丰富多彩语言文字推广工作

发布日期:2025-10-10    作者:     来源:     点击:

作为培养旅游行业一线人才的重要基地,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围绕“推广普及、规范应用、文化传承”这一核心目标,持续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系列行动。通过健全工作机制、丰富活动载体、强化日常融入、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等举措,借助普通话宣传周、“三下乡”等时间节点扎实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不仅助力师生提升沟通表达能力,更以语言为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服务云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将语言文字能力提升与文旅专业特色深度融合,为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筑牢语言文化根基。

学院始终将语言文字工作视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依托云南省旅游行业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站面向学院在校师生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年均测试2000余人,有效的提升了师生普通话表达水平及能力。

团委、继续教育学院、各二级学院组织师生深入乡村一线,通过“推普+技能培训”“推普+文化传承”等多元化形式,深入到各州市开展“三下乡”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将普通话推广与乡村振兴、教育帮扶、文化传承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了乡村群众的语言应用能力与文化自信,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青春动能。

7月中旬,学院“说好普通话,讲好团结事,共绘振兴卷”实践团深入迪庆州香格里拉市金江镇新建村、仕达村,开展“普通话+直播带货”专项培训,以“语言+数字技能”双轮驱动模式,帮助村民掌握直播电商技能,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破解农产品上行瓶颈。

针对村民“方言壁垒”难题,团队创新设计普通话强化模块,从日常问候、产品介绍等高频场景切入,通过方言与普通话对照练习纠正发音;结合特色农产品定制“接地气”的直播话术模板,既确保语言规范,又突出地域特色,让村民“说得准、讲得好、卖得动”。培训结束后,实践队员王燕玲感慨:“当看到阿婆用剪映剪出第一条产品视频时,我真正理解了‘数字赋能’的意义——不仅是教会技术,更是点燃他们连接世界的信心。”

同期,学院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实践团赴临沧市开展以“活化民族文化,讲好团结故事”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实地调研、文化体验、直播推广等多元形式,系统挖掘当地民族文化资源,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红旅同心・佤山筑梦”实践团则奔赴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班鸽村,实践队员们化身“推普小老师”,通过创意手工协作与普通话教学双向发力,为边疆播撒同心种子。针对老人与儿童开展普通话培训,助力他们跨越语言障碍,当村民们清晰诵出“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向总书记、心向党、心向祖国”等语句时,语言纽带已深化为心灵的联结。

走进镇沅县的另一支实践团,以“青春赋能传文脉,同心共绘振兴图”为主题,深入青少年活动中心暑期托管班,开展推普、外语、歌舞、工艺四大板块的特色课程,用多元形式激活乡村教育活力。在推普课堂上,关工委教师以“说好普通话,中华文明传天下”为主题,将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外语课堂通过游戏互动,让孩子们在异音妙语中感受世界文化魅力;音乐舞蹈课堂以旋律为翼,引导孩子们用肢体语言诠释艺术灵性;手工艺课堂则通过动手实践与合作分享,提升孩子们的创造力与团队意识。一场场“趣味课堂”让童趣绽放、温暖传递,更让乡村孩子在语言学习中打开了看世界的窗口。

在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期间,学院紧扣“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 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精心制作普通话培训手册、宣传卡通小标语,在校园开展普通话宣传活动,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包括海报制作、横幅悬挂、发放练习手册等方式,使更多的学生和教师了解并参与到推广普通话的活动中来。

从课堂规范到实践应用,从文化传承到服务产业,未来,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将持续深化语言文字工作与专业教育、文化传承的融合创新,以更丰富的活动、更务实的举措,推动师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与综合素养双提升,让文化传承成为学院发展的“闪光点”,为助力新时代文旅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